说到“制造强国”,中国绝对是名副其实的。我国一向注重工业发展,目前在高铁、高压电网、通讯设备、无人机、航天等领域都有了领先的成就。
如此成就,不仅令国民感到骄傲,更为国家创造了相当可观的国内生产总值。
如果说在2017年,我们GDP只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之和,那么在2023年,我国工业GDP早已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
中国工业产值超过美、日、德之和
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这四个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已经超过了日本,美国,德国等四个经济体。
从202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看出,由于疫情影响,日本工业总产值缩减2500亿美元,只有9157.12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500亿。
德国和美国的工业产值分别达到8670亿美元和3720亿美元。
而我国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也达到惊人的5.79万亿美元,抵得上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三国总和。
而日本与德国在2022年的GDP增速,也正是由于国际市场的动荡,才导致了这两个国家的 GDP增速下滑。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在不断地呼吁国内的制造业回归,并且对国内的制造业进行了大量的补助,希望能够帮助国内的产业复苏。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之下,中国在遭受了一些冲击之后,依然以自己的力量牢牢地占据着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大国的位置。
中国产业发展不易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封建制度与战乱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国家的经济几乎是一蹶不振。
为使经济迅速复苏,国家制定了首个五年规划,规划中把发展工业列为重点,这就为我国后续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推动重金属和家用电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新兴的工业体系,其中,中国加入WTO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中国通过技术引进,技术的积累,技术的革新,使其在电子,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在短短数十年内,已经走到了世界各国数百年才走过的道路上。
工业强国而非工业大国
工业已经成为了我国极其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甚至不谦虚地说,中国工业的发展前景关乎世界工业的发展前景。
但相比于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工业仍然面对一些显著的问题。作为一个产业强国,我们国家还处在一个“大而不强”的境地。
虽然我国工业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工业发展总值规模较大,但是我国工业技术仍然面临被国外“卡脖子”的局面。
在技术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一些关键技术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关键部件还依赖于进口。
在很多科技方面,西方国家都有独霸之势,像是我们长久以来苦恼的光刻与晶片技术,就是由欧美人把持。
唯有在这些方面,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和制约,我们的工业才会变得更强大、更有竞争力,才会冲破行业的束缚,站在世界的顶端。
要使之成为现实,一是要增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二是要增加科技投入和支出。
其次,加强高校科研工作,加强高校相关学科的建设。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科技实力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我们深信,在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会实现一个“工业强国”的目标。
来源:锦鲤财联社、李林说点事、小强说点事、外跨研究中心、外市场
免责申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