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国商会最新调查:逾九成德企想留在中国市场,超半数计划增加投资

分类缩略图

文章目录

作为德国连续七年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德经济关系维系着两国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规模、先进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以及日益强大的创新能力,使中国成为许多德国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1月24日,中国德国商会发布《2023/24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华德企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经济逆风、地缘政治风险、不平等的市场准入以及来自本地企业不断增长的竞争。其中,面对中国市场的各异挑战,参与调查的受访企业中,汽车行业11%的企业认为中国竞争对手是创新领袖,58%的企业预计他们将在未来5年内迎头赶上。

调查还显示,91%的受访企业没有离开中国的计划,78%的受访企业预计其所在行业在未来五年内将保持持续增长,54%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投资,其中的79%认为这是保持在华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中国德国商会是德国企业在华的官方协会,目前为超过2100个会员企业提供服务。根据商会网站信息,德企商业信心调查于2007年首次启动,是衡量在华德国企业商业情绪的重要工具。面对不断涌现的强大中国竞争对手,中国德国商会对此呼吁:

01
继续落实外商投资“24条”相关政策并在其基础上制定更多的后续政策,以实现真正的政策落地。
02
通过各级政府的参与,确保对德国企业的不平等待遇案件零容忍,实现平等的公平竞争。
03
为德国企业创造透明的公共采购环境,并公开采购流程信息。
04
提高法律确定性和透明度。在政策中制定明确的措辞和具体的定义,更清晰地传达实际要求,并指导企业如何满足这些要求。
05
简化跨境数据传输合规流程,通过降低监管障碍并提供更好的与监管机构沟通的机制,实现跨境数据的简化传输。
06
为更好地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便利,以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并刺激外国创新。

以促进公平竞争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措施,为外国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国德国商会表示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将提高所有产业的生产力以及创新能力,最终惠及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

报告分别在商业信心、市场吸引力、风险及竞争挑战等几个维度进行调查,于2023年9月至10月进行,共收到566家在华德企会员企业的回应。其主要结论认为:

01
低迷市场蕴藏生机:尽管83%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表现呈下降趋势,但64%将其视为暂时的经济放缓,并预计未来1-3年内将会反弹。42%的德国企业预计今年行业发展将呈现积极态势,相较2023年仅有21%的受访企业持该观点。此外,78%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02
尽管整体吸引力下降,行业竞争却刺激加大投资:虽然有54%的受访企业认为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投资吸引力正在下降,但同样数量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对中国的投资。79%的企业表示,继续投资是保持在中国具有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此外,37%的受访企业认为,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的创新市场吸引力将会上升。46%的企业计划与当地企业合作以保持竞争力。
03
德企受到来自中国创新者的挑战:5%的受访企业目前认为中国企业是他们所在行业的创新领袖,但46%的企业预计他们将在未来5年内成为行业引领者。在汽车行业,11%的企业认为中国竞争对手是创新领袖,58%的企业预计他们将在未来5年内迎头赶上。
04
监管业务挑战阻碍竞争力:33%的受访企业认为法律不确定性是首要监管挑战。此外,22%的企业称其与当地竞争对手相比受到不公平待遇。特别是在公共采购方面,超过一半(53%)的受访企业遇到了诸如缺乏透明度以及“购买中国货”的政策等障碍。
05
企业正在加强风险管理:44%的企业已经采取措施应对其在中国业务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中,83%的企业归因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45%的企业则将中国的经济发展视为关键因素。应对措施包括建立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45%),在中国境外设立额外的业务(40%),同时也包括本地化研发(34%)。

报告中的更多结论如下显示:

商业信心

中国德国商会于2023 年5 月进行的“快速调查”结果显示,约43% 的德国企业预计2023 年的行业发展将有所改善。然而,2023 年9 月的商业信心调查显示,全年的预期有所下降。超过半数(52%)的受访企业预计,由于市场发展慢于预期,其所在行业的情况将会恶化,因而业务改善的希望被推迟到2024年。

1
52%的受访德国企业认为2023年其所在行业的发展出现下滑,市场发展慢于预期。
2
在华德企对2024年的雇员人数和利润等关键业绩指标持谨慎乐观态度。
3
行业发展预期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约40%的受访企业预计形势将逐步改善。
4
90%的德国企业认为中国经济将在5年内复苏。
5
近一半的受访者预计未来5年其所在行业的年增长率为5%-20%。化工行业是最乐观的行业,其次是商业服务和汽车行业。

市场吸引力

过去几年,德国企业重新评估了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现在,他们所面临的环境更加难以确定机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德国企业正努力保护其业务免受潜在的外部冲击。中国企业正在快速追赶,并且在创新和速度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能力,这给德国企业带来了加快运营速度的压力。与市场本身相比,保持竞争力的需求才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持续投资的主要动力。虽然只有少数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但大多数已在中国建立业务的德国企业仍将继续投资。

1
91%的受访德国企业继续扎根中国市场,与去年相比增加了2%。
2
然而,德国企业对进一步投资仍持谨慎态度——只有54%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资中国,而2019年这一比例为67%。
3
中国市场扩张的低预期(56%)和激烈的国内竞争(40%)是企业不投资或减少投资的主要原因。
4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主要来自其创新潜力,37%的德国企业表示,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作为创新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5
另一方面,保持竞争力的需求(79%)成为在华德企投资中国的主要原因。与其他行业相比,汽车行业的投资意愿最为强烈,63%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在华投资。这可能是由于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地位,其大量的电动汽车专利和新汽车注册量就证明了这一点。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创新外溢的潜力肯定是该行业投资比例巨大的原因。
6
此外,过半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的竞争对手已经成为该行业的创新领导者,或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创新领导者。从具体行业来看,认为中国竞争对手是当前或未来行业领导者的受访企业中,汽车行业的比例最高。

风险分散

德国政府在2023 年7 月发布的《中国战略》中强调了“去风险”的必要性,这一概念对很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德国企业来说并不陌生。近年来,他们已经通过评估风险和加强在华业务抗风险能力的方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调查中发现,德国企业已经采取了措施,通过在中国以外的地区进行多元化经营和在中国境内进行本地化经营来降低风险。

1
44%的企业正在采取措施降低与中国业务相关的风险,45%的企业还没有采取相关措施。

2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83%)是引发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因。
3
如果要(从中国)转移业务,其他亚洲国家是首选目的地(75%),其次是欧洲(39%)。
4
开拓新的销售市场(60%)是多元化措施的首要目标。同样,市场规模过小(48%)也是投资其他亚洲国家的首要考虑因素。

竞争环境挑战

中国德国商会认为,随着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为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此外,由于外国企业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法律不确定性和官僚主义障碍,因此进一步改善商业环境也势在必行。

1
在阻碍德国企业在华发展的监管挑战中,法律不确定性(32%)高居榜首,其次是网络和数据安全法规(25%)。
2
在参与公共采购的德国公司中,仍有53%的公司遇到歧视性措施。

来源:中国德国商会、汽车纵横AutoReview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IndustryStock
欧洲具有影响力的工业B2B平台
2003年起源德国,深耕欧美,辐射全球

服务内容 :
搭建多语言独立店铺,专业产品信息展示栏(产品、彩页、视频、新闻、展会等);
关键词谷歌优化,专业关键词匹配当地同义词,近义词,在谷歌排名靠前;
精准销售线索生成(包含国家、人名、公司名、部分邮箱、电话、客户查看过的详细内容等);
建设多语言独立站点;
专业内容营销,简报推送,新闻置顶,广告覆盖目标买家。

申请体验链接????

https://www.industrystock.cn/zh/register/company

咨询更多

联系人:William(徐)
电话:+027-59760304
手机:17764088994
更多外贸信息要咨询,
可以联系后台进行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