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是全球众多公司的避风港。在一些人士叫嚣和中国“脱钩”的时候,外企在中国布局的实质性举动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显得更加积极。拥抱中国市场,正逐渐成为各大国家的共识。拿最近中国举行的进口博览会来说,很多人都不曾想到会如此疯狂。本以为寥寥无几的会场,却吸引了64个国家的主动参与。674家展商、1351家采购商参会,推动合作861项。在这些疯狂数字的推动下,此次展会还空前扩增了3万平方米。更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扬言要撤离、拉回制造的日本、美国也上演了一场大反转。其中,日本参展企业最多,美国则展会面积最大,美国和日本同时还是参展展品最多的国家。
实际上,今年进博会不少参展外资企业与中国伙伴的关系,早已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在法国家乐福集团的展台,有很多来自苏宁易购的工作人员忙前忙后;阿瓦鲁、LORENZ、力保健等来自新西兰、德国、日本的零食饮料,请来中国农垦集团协助推介……这些,都意味着通过进博会这个大舞台,中外企业融合程度在加深。(IndustryStock合作企业的参展现场)
(IndustryStock合作企业的参展现场)
进博会上企业之间谈的生意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实在,真正实现“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在技术装备馆,西班牙NicolasCorrea公司带来的龙门数字加工中心是本届进博会块头最大的展品之一。这个重达数十吨的高端机床,从厂家运抵会场就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虽然这个过程耗时半个多月,但卖出去却很快。11月3日晚,这台设备刚刚安装好,11月6日,机床身上就挂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感谢××用户惠购此机”。也就是说,这台设备已经“名花有主”了。小编都感叹进博会这个舞台的效率,因为它促成了实实在在的商业合作。(产品效果图)
今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如何安全、高效地组织好这样一场国际性盛会,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意义非凡。而种种迹象表明,在全球经济动荡的当下,没有人愿意抛弃中国市场这根“救命稻草”。同样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推动全球贸易东移的绝佳时机。有人说,这场机遇,是中国力克艰难的理所当然。但我们不妨说,这更是全世界不约而同的最佳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