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1-7月,欧盟27个成员国与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287亿欧元,增长2.6%。同时,中国保持着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占比分别为21.9%、10.3%。这是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0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近年来,中欧双方的贸易合作不断稳固。“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欧盟对华投资额累计达130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847亿元),是中国第三大累计实际投资来源地。而同期中国在欧盟共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3200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就在今年,谈判历时8年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终于在9月份正式签署。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双方总共纳入了550个地理标志产品,275种中国产品将受到欧盟保护,275种欧盟产品将受到中国保护,加速进入对方市场。从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到确认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目标、再到打造中欧数字合作伙伴关系……这其中的每一项都将为中欧创造更多的就业、带来更好的营商环境、打开更多的合作机遇。
据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0》显示:“62%的成员表示,如果中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他们会更愿意、也更可能增加对华投资;其中近半成员准备将年收入的5%至10%进行再投资,近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投资力度会更大。”
中欧贸易逆势上扬,意味着什么?
疫情笼罩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国际贸易蒙受巨大损失,而欧盟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还能逆势上扬,实现正增长,来之不易。中国能够在困境下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一方面是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复工复产,率先走上了经济复苏之路。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就实现了经济转正(同比增长3.2%),中国市场的复苏,支撑着中欧的双边经贸合作。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美国经济受疫情冲击陷入严重衰退,这对美欧双方经贸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中欧合作的脚步却没有停歇,反而逆势跑出“加速度”。
比如8月份,中欧班列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累计开行1247列、发送货物11.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2%、66%,综合重箱率98.5%,再创历史新高。
当今世界正面临多边与单边、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抗的抉择,中欧继续拓展互利合作,实际上发出了“反对隔绝脱钩”的响亮声音,这对维护自由贸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乃至推动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