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和腾讯共建无人驾驶数据中心
BMW und Tencent bauen Datenzentrum für selbstfahrende Autos inChina无人驾驶的开发和测试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中国政府希望借助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来应对特大城市的交通混乱,解决环境问题,并正在建设强大的基础设施。因此,中国可能成为无人驾驶汽车首先投入使用的国家之一。与之对应的是,德国各大车企也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无人驾驶,并在多个领域与中国互联网巨头合作。
宝马和腾讯将在中国合作建立自动驾驶数据处理中心。在总部慕尼黑之外,宝马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位于三个不同地点,有超过1000名工程师。7月19日,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之后,宝马中国总裁高乐(Goller)在北京表示,腾讯对宝马来说是 “合适的伙伴”,尤其是腾讯运营了全球热门的手机平台微信。他还表示中国的情况很适合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方针,投入的巨额资金已经超过美国硅谷。此外,自动驾驶汽车运行必需的5G标准,在其他国家仍处于讨论阶段,而中国已经在建设中。宝马自动驾驶汽车全球主管伍柯蒂奇(Vukotich)认为,中国混乱的交通状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优势:“如果我们在中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其他市场也可以。” 位于北京附近的新数据中心将与在慕尼黑的数据机构密切合作。但根据中国严格的网络安全法律,在中国收集的数据不会被传送,而是基于双方共同算法和软件处理的数据结果进行加工。
大众寄希望于中国研发团队
另据路透社4月报道,大众中国的程序员为驾驶辅助系统和全球自动驾驶IT架构的其他部分编写必要的软件。 “我们将扩大研发能力,中国不仅可以为中国市场,也可以为世界其他地区开发某些技术。” 中国研发总监杜思凯(Sven Patuschka)在上海表示。其他的汽车制造商正在拼命寻找IT专业人士,而大众已在中国建立一个团队,五个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平均年龄为29岁。中国是大众汽车最大的销售市场,集团旗下大众品牌提供大约一半的车型。大众和奥迪在中国的品牌研发应该联合在一起,大众表示,这旨在发挥协同效应并提高效率。一汽大众和江淮大众的供应商及合资企业可以在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正在就加深与商业伙伴的合作进行谈判。” 大众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Stephan W?llenstein)表示。例如,西班牙大众品牌西亚特将与江淮汽车一起,开发第二个电动汽车产品系列。到2028年,大众生产的2200万辆电动汽车预计一半以上来自中国。未来,大众汽车不仅希望从中国宁德时代采购电池,还与其他五家电池制造商进行了沟通,并打算与其中一两家进行合作。戴姆勒与博世推出全自动泊车服务
开车进入停车场,下车,掏出智能手机,汽车自动开去停车位——这个听起来像是未来的愿景的画面,在斯图加特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已经成为日常。日前,博世和戴姆勒的全自动停车服务正式获批。对戴姆勒和梅赛德斯而言,全自动和无人驾驶停车功能获批是未来移动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泊车系统可通过智能手机操作,博世为其提供了基础设施,戴姆勒提供了车辆技术。目前的测试中,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中不需要安全驾驶员,汽车会自动驶入指定的停车位并泊车。基于停车库中的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汽车可以独立地上下坡,并在停车场内更换楼层。如果检测到行人或其他汽车等障碍物,则车辆停止运行。开发人员还在测试期间尝试了不同的照明状况,监测显示车辆可以全自动运行。戴姆勒声称系统组件之间的通讯是安全的,自动行进和停车服务可以现场体验,该系统很快将运用于其他的停车场。车企亟需自动驾驶法规,无人驾驶如何破局?
尽管无人驾驶的研发已经进入深水区,但法律法规的制订总赶不上技术的发展。奥迪自2017年以来,就为旗下车型A8配置了符合自动驾驶3级的高速公路驾驶员系统,但由于法律缺失,该软件无法解锁。从2020年开始,梅赛德斯将推出全新的S级轿车,宝马于一年后推出iNext。此外,两家车企计划共同开发下一代辅助系统。目前,56个国家的代表正在就无人驾驶领域的国际法律法规进行会谈,最终文件定于2020年2月或3月发布,这对汽车行业来说太漫长了。“在此之后,我们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精确地解释法规,并在内部批准驾驶功能,” 奥迪发表声明说。因此,与汽车行业相关的11家企业共同草拟了一份157页的文件,为未来无人驾驶制定了框架协议。其中包括汽车制造商宝马,戴姆勒,奥迪,大众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供应商百度,大陆集团,Aptiv,地图服务商Here以及半导体专家英特尔和英飞凌。他们共同制定了关于如何建造、测试和操作安全自动化车辆的指引,旨在为生产商创造可靠性标准。然而,这份文件唯一不足的是:它不具备法律效力。来源:德中经贸DCW
让你见识一下德国最贵机床,专门为宝马、奔驰生产曲轴
德国企业为何这么牛?因为坚守这9个法则
我们见到默克尔了!